私家收藏古籍是一個小眾市場。
龔明德家中藏書豐富。
可能沒有哪個市場像古籍一樣,容易產生蝴蝶效應。
一方面,古籍市場上流傳著各種投資者“一夜暴富”的傳言,另一方面,這個市場又顯得十分脆弱。成都一位有20多年經驗的古籍玩家老張說,古籍投資風險不小。甚至一個新入場的投資者,就能輕而易舉地攪動整個市場的風暴。
風云突變 紅印本爆炒之后被腰斬
如果不深入了解古籍,就不會知道其中居然有如此之多的門道。對于初入行的新手而言,選對古籍主題尤為關鍵。“古籍有很多主題,精刻本、紅印本、內府本……不一而足。”老張說。
并非每個主題的古籍都容易發(fā)現珍品。“有人專門收內府本,就是皇家刻的書,給皇子皇孫們看的。”老張說,內府本刻工講究,如同宮廷畫一樣,紙墨、筆工、刻工及裝訂都是最好的。內府本盡管制作精美,內容不一定有多高的價值。“內容一般是四書五經,歷朝歷代都在雕刻。市場存量大,再加上內容不新奇,這一主題不見得具有收藏價值。”
另一方面,也有人對明代的套印,也就是紅印本情有獨鐘。套印的古籍,除黑色字體外,還會套印一次紅色。因為稀有,紅印本曾在一段時期內被炒到了極高的價格。“原本一冊紅印本只值一兩萬元,在2010年前后,價格迅速成倍上升。一本明代的紅印本《詩經》可以賣6萬,明版紅印本《蘇東坡文集》可以賣到10萬。不過很快,價格又開始下降,目前,這類紅印本價格相對2010年,已經腰斬。”
市場很小 幾千萬就能攪起風暴
其實,古籍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,玩家只是一個小眾群體。小到什么程度?如果有個財大氣粗的人,短時間內投入幾千萬購買古籍,就可能在整個市場中攪起一場風暴。
老張說,前幾年紅印本古籍價格瘋漲,就是因為一個北京玩家攪局。“玩家的弟弟是一家證券公司老總,拿出幾千萬讓他買書。”結果,整個市場迅速聞風而動,價格一路飆升。而幾年后,這位北京玩家意外去世,他弟弟把手中的書全部拋售,整個市場行情應聲而降。
類似的事例還不少。“杭州一個地產老板,參加拍賣會經常包場,拍賣會上所有的書全都買走。”老張說,過了幾年,房地產不景氣,這個老板又開始賣書,那幾年書價垮下來跟他有很大關系。
一古籍玩家說,市場行情好時,“一本書今天賣一萬,明天可能賣一萬五,后天就可能漲到兩萬。”這種感覺確實很讓人振奮,但書價垮塌時,也有不少人被套牢。
興趣所在 是對抗風險的最大武器
在變幻莫測的古籍市場,不排除有真正的高手,通過高超的鑒定技術和敏銳的市場嗅覺,獲得巨大成功。事實卻是,這種高手并不多見。
成都數十家古書店中,像老張這樣做到一定規(guī)模的不超過五家。大部分玩家,做著依靠倒賣古籍發(fā)財致富的夢進入這個市場,最終都因為夢碎而黯然離開。
“收藏古籍,還是應該出于自己的興趣,而不是想著發(fā)大財。”老張說,他當年步入這一行,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讀書,也愛買書。在老張的店里,可以感受得到他對古籍的喜愛,桌面上始終擺著一套工具,用于古籍修復。他捏著一張古代的紙片說,把紙揉成團再攤開,噴上水,壓平,經過一夜,紙會像原先一樣平整硬挺。“現在的工業(yè)用紙就不行,怎么壓都有褶皺,這也是古籍的魅力所在。”
專門租一套房存書 退休教授藏書10萬本
對于鉆研學術的學者而言,古籍是他們的精神食糧。
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龔明德,就是其中代表。在成都,無論是舊書攤主,還是舊書店主,幾乎沒有不認識龔明德的。別人出高價,不賣,龔明德來了,店主低價出售的事,時有發(fā)生。
64歲的龔明德淘舊書,不為投資增值,而是為學術研究之用。在他看來,這也是古籍在當今社會的一大價值體現。他的家里,一半的空間都被書柜擺滿,書柜擺不下,客廳的空地也被裝滿書籍的紙箱擺滿。這不是全部,他還專門租了一套房子,用來存放其余的書卷。
如今,龔明德的藏書已經達到10萬本,不過,他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藏書家,“我應該算是一個存書家吧,所有的書籍都是有用于學術我才會買,不知不覺就有這么多書了。”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"中國科學網"的所有作品,均轉載、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,轉載、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 中國科學網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
【特別提醒】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郵箱 biz@minimouse.com.cn